(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。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《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(教艺体[2019]2号),在学生中形成感受美、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氛围,根据《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》(教体艺〔2023〕5号),结合我院实际情况,在全体学生中开展“美育提升”工程,制定本方案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院美育全过程,充分挖掘、整合、优化,合理利用各类美育资源,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,构建“美育课程+美育活动+美育平台”为一体的新时代美育工作体系,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、陶冶高尚道德情操、提升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。
二、总体目标
通过美育教育,能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、审美感知、艺术表现、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,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,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,活力更加彰显,人格更加健全。通过构建“大美育”格局,将美育教育与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劳育相结合,五育并举,融合共生,打造昂扬向上、文明高雅、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,建设时时、处处、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。
三、主要内容
1.整合资源优势,拓展美育课程体系。大学四年中,学生需完成美育课程“三个一”,即学生需每学期精读一本名著,每年参加一场艺术类讲座,每生选修一门艺术类选修课程。
(1)精读一本名著。开展读名著、品经典活动,充分挖掘名著中蕴含的“美”。学院要进一步完善三味书屋的建设,给学生创造愉悦的阅读空间和阅读条件,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内精读一本名著,并撰写一篇读书笔记。
(2)参加一场艺术类讲座。学院将不定期邀请校内外艺术专业教师、专家、学者开展“美育大讲堂”讲座,扩大美育教育的受众面,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艺术。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,依托校内外资源、线上线下平台,积极参加讲座,确保一年内参加一次讲座。
(3)选修一门美育类课程。按照学校2023版培养方案要求,学生需修读2学分审美与艺术类美育课程。美育课程由艺术学院开设,包括美学和艺术史论类、艺术鉴赏和评论类、艺术体验和实践类三个类型。学生需在本科阶段有计划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。
2.丰富活动载体,创新美育实践活动。强化美育“第二课堂”建设,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、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,广泛开展文博志愿活动、主题宣讲活动、文艺演出活动、美育竞赛活动、艺术训练活动等美育实践活动。
(1)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根据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要求,开展主题志愿宣讲。依托文化素质教育基地、博物馆等开展志愿讲解活动。依托学院“一院一品”建设,参与文博讲坛,走进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,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、人文知识,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陶冶美好情操。
(2)参加艺术类活动及竞赛。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高水平文化艺术类竞赛。参与音乐会、文艺汇演、迎新晚会、毕业晚会等美育系列活动,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,参加音乐、舞蹈、绘画、书法、摄影、主持等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美育竞赛活动。打造富有思想性的演讲比赛、辩论赛、朗读者大赛,培育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。
3.拓宽实践渠道,搭建美育实践平台。以学校及学院现有的社团、艺术团、体育团为基础,充分发挥现有平台的示范作用,探索建设一批院院协同、院校协同、院所协同的育人平台,拓宽学生参与美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。
(1)参与艺术类社团。以学校、学院现有社团为平台,广泛动员并积极参加学校声乐、器乐、舞蹈、戏剧、绘画、书法、陶艺、工艺、摄影等社团,并参与社团活动。
(2)加强艺术团建设。参加院校两级礼仪队、舞蹈队、音乐团、合唱团等艺术团。学院将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培育,加大从普通在校生中挖掘、选拔、培养团队成员的力度,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,积极联系艺术类专业教师及学生指导团队建设。
四、保障措施
1.营造美育环境氛围。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平台、学院宣传栏、宿舍文化建设等营造格调高压、富有美感、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。
2.完善美育工作制度。参与美育实践活动纳入学院美育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项目体系(见附件),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、评奖评优等挂钩。学生需在美育综合得分中获得60分基准分,美育得分上限100,美育得分60分以下者在综合素质测评中按0分计,因大四年级综测只测评一个学期,故美育得分按实际分数计算。
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
2024年3月11日